这个冬天暖和了?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10月末,全国火电厂存煤约2.02亿吨,比9月末增加约900万吨、同比增加约2800万吨,存煤可用约34天,存煤创历史新高。
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的话来说,全国煤炭生产供应能力还在稳步增加。全社会煤炭库存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为今冬明春全国的电煤稳定供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我国煤炭产量稳步增长,电力保供与“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如何平衡?又面临怎么样的趋势和挑战?由国网能源研究院和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共同编制的《挑战与信心,一往无前——能源趋势研判》(下称“报告”)作出了详细的研判。
在近日举行的2023第三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上,这份《能源趋势研判》正式发布,从保障能源供需安全、能源生产消费与服务升级、数字化技术应用实践、以及契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等维度,把脉能源产业趋势。
能源保供仍是第一要务
能源保供始终是我国保障正常生产秩序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报告提出,能源供需协同矛盾仍然是未来中长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国情,而安全保障的挑战更多表现为结构性特征。煤电的基础性地位仍是能源供应的基石,风光接入后的系统成本才是多种能源互补互济的衡量尺度。
国网能源研究院在上述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末期全社会最大负荷将约为15.4亿~16.6亿千瓦,装机容量将达到31.0亿千瓦,但极端气候等事件仍将使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而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的研判更加坚定了煤炭主体地位的发展共识,将促进构建多能互补、激励相容、产业集聚、沟通顺畅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全行业共同服务能源安全保供与绿色低碳发展。
以煤炭为保供主力的前提下,能源绿色转型如何兼顾或平衡?
施耐德电气在报告中称,要建设多元互补的综合能源供给体系,实现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等多种能源系统之间互补协调。同时还要统筹好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转型,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鼓励终端用户更主动地参与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中。另外,还应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从发输配用到源网荷储加速转型,进而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能源安全不仅是的煤炭供应问题,更需要在现代能源体系下综合把握。报告认为,极端情景“常态化”、安全防御问题“病毒化”正倒逼重新定义安全韧性边界与安全防御策略,因此更要优化存量资源,遵循主动判断环境因素变化、广泛分析安全风险影响、适当增强安全冗余、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等原则,降低安全冗余成本,从而进一步推动实现能源安全与科技自立自强。
能源发展模式正在重构
能源发展模式正在向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方向转型。报告称,在这种转型过程中,电力资源分布不均仍是关键制约因素,这需要发展多种用能形式,实现就地平衡和产消互动。同时,还需考虑新旧基础设施的平稳过渡,合理服务区域经济、发挥产业比较优势等功能。
根据国网能源院提供的数据,预计2050年中国电源装机、发电规模较当前分别增长约两倍和一倍。煤电发电量将于2025年前后出现拐点,新能源将分别在2035、2045年前后成为发电增量主体、超过化石能源发电量。
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逐步建成,电力市场将与碳市场有机融合。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1%,预计2025年前后全部电力企业将参与到碳市场交易,这意味着计入发电成本的碳价将通过电价传递至需求侧。
为此,报告认为,能源电力生产消费行为正在深度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转,电-碳耦合的计量革命将重塑资源要素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刻画方式,并进一步催生全新信用机制。能源脱碳边界确定存在波动曲折特征,电力置换碳排放和电力降碳将成为有效核算手段。
报告研判称,能源电力产业链价值将持续分化,优质稳定的电力服务和绿色低碳的用能服务将成为未来最具前景的新增长领域。新型电力服务的快速增长有助于缓解用户在绿色环保和电力供应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市场增长的潜能也将推动电网和企业将依托各自的平台优势,协同拓展电力服务市场,进而探索出多种综合性能效提升的方案。
用数字化思维和手段破局
分布式能源需要更加“灵活”的接入系统,当前的配电网尚难以匹配。
报告提出,必须要引入新的思路破局,而数字化手段是重要的路径之一。一方面,数字化共享有助力配电网实现规模化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接入。施耐德电气认为,分布式能源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可提高企业集群管理能力,帮助微电网与大电网实现兼容互补,提升用户配电系统的控制水平和自愈能力,从而推动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
另一方面,数字思维也将重塑能源电力资源要素分配方式,可畅通能源电力产业链因时空分布不平衡引发的资源要素梗阻,提升安全“韧性”。不过报告提醒称,要警惕其异化而引发的设备叠加与招致的不确定性。
另外,能源治理应依托数字经济以提升其流动性,网源荷储的协同首先要具备利益上的一致性才能实现信息共享与产业协同。而数字化首先要建立开放的协作网络,最小化产业链各个市场主体的合作阻力,显性化多方互动后的价值,从而推动网络效应和协同效应不断提升。
事实上,作为保供主力的煤炭行业,数字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今年初,国务院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布局整体规划》,为“数字煤炭”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48%的集团已建设数据中台,68%的集团全面或部分开展了数据治理,44%的集团利用大数据建模分析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就能源整体的转型趋势而言,上述报告总结称,未来能源将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发展方向,形成更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供需体系。挑战依然存在,但通过多方合作、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未来的能源有望进入更智能、更繁荣也更加可持续的新阶段。
开元棋盘官方网站